首页>研究领域

物流策划6

发布时间:3/31/2021 10:40:31 AM

“物流策划”专题系例报道,定位于反映物流全产业链领域里理论研究和应用创新,为“物流策划”学科建设服务,提高中国“物流策划”研究与应用水平,发展中国特色“物流策划”理论体系,反映物流全产业链领域里理论研究和应用创新,为“物流策划”学科建设服务,提高中国“物流策划”研究与应用水平,发展中国特色“物流策划”理论体系,这是历经22年专注物流行业的实践理论研究与逾500个案例实战应用的结晶。

物流策划6

物流策划的发展历史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事先进行策划,做好充分的准备。人类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实践活动,其策划思想和实践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要经过思考和抉择的过程。

1.策划的历史源远流长

策划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代又一代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商业巨子以及为他们服务的谋臣学士呕心沥血、运筹帷幄的策划史。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伟大的策划大师诸葛亮、享誉海内外的《孙子兵法》,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等等,无不渗透着策划的智慧和力量。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策划的历史,策划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而一直存在。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开始自觉地运用策划,研究策划。在今天,在世界各国的各个领域,策划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策划的历史不仅源远而流长,而且恒古不变。

同样,物流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历史由古至今,物流策划业也一直伴随着人类繁衍至今。长城上的砖瓦运输、京杭大运河上的运船、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运输粮草等,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物流策划事例。而在现代社会,物流策划有了更多的内涵与演绎。

2.辉煌绚丽的古代物流策划

现代考古表明,原始群居生活及群猎活动都遗留着人类有意识策划的痕迹。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在猎取动物作为食物时,总要考虑捕猎的方法。比如在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挖陷阱、设埋伏等。有时获取的食物多了,就设法把食物储藏起来,以防挨饿。在居住方面,人们的居住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先在洞穴居住,后来搭盖茅草棚等简易居所,再后来发展为永久性的宽敞住宅,这些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自然与环境的实践活动,人类策划的最初萌芽就是在此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围堵狩猎、群居村落、火的利用、谷黍等粮食作物的培育,实际上也都是原始人对生活策划的结果。原始社会后期的这些策划是最基本的、最简单的生存策划。策划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不可磨灭的。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惟一延绵不绝的古老国度,中国的策划学更是独树一帜、历史悠久。中国历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策划思想及其理论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3.中国是讲究与追求谋略的国度

中国是一个讲究与追求谋略的国度,最早的谋略大家应首推被称作姜太公的吕尚。他多兵权奇计,佐武王伐纣成功,为周王朝奠定了基业,“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的《周易》,通过八卦的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从外在形式看,《周易》似乎是一部占卜书,其实,《周易》的内容十分丰富,蕴涵着大量的有价值的策划思想。有人认为“周”是周密、周遍之义;“易”有变易(穷究事物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永恒不变)三义。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盛况,将中国的古代策划学推向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上至君侯贵族、将相公卿,下至学者、谋士甚至平民百姓,往往都有自己的策划思想与理论。“纵横家”张仪、苏秦等人为各诸侯国奉为上宾,儒家、道家、法家等的创始人和杰出弟子,也到处游说各国采用自己的策划思想。在战乱频仍、生存异常激烈的年代,学者以及谋臣们纷纷提出一套自己的治国的策划方案,从而使春秋战国时代形成了学术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

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军事名著。现存13篇,共8000余字。该书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作战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些重要规律,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强调了调查研究工作和敌情分析的重要性,这些都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如《孙子·计篇》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就是说战前要有充分的准备,策划周密,取胜的几率就大;而策划不周或根本不进行策划,就不可能取胜。在以力量取胜的战争条件下,孙子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出奇制胜”等策划观点,其运筹定计的原则和思想至今仍然是策划人所乐于使用与借鉴。

古代兵书《三十六计》集兵家谋略之精华,是古往今来各种竞争获胜奇术的汇编,被称为中国谋略学、策划学的渊源之一。目前,它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在军事、政治、外交、商贸、企业经营、人际关系、个人生活等各个方面,己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春秋战国之后,各种各样的策划学说仍然随处可见。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过程中,中国涌现出许多高瞻远瞩、博学多才、足智多谋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在众多领域留下了不胜枚举的策划活动范例。比如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称霸中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用美人计打败吴王夫差、秦始皇用法家思想中央集权、汉武帝独尊儒术一统天下、诸葛亮策划三分天下、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策略、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事件以及其与魏征的君臣鱼水之论、宋太祖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等成功历史事件,无一不是经过了精心策划之后而获得成功的经典案例,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光耀千秋的华彩乐章。

4.中国式物流的梦幻传奇

中国古代的“物流”,其含义自然和今天的物流概念不同,但物的流动确实存在,而且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物流的管理世代相传,延续几千年。看看诸葛亮的运粮官(《李严传》、《杨仪传》),再看看诸葛亮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中国式物流的梦幻传奇。在一场激烈的战争中,除了人员外,军备粮草的充足与否是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如果拥有一种不消耗能源的运输工具,既省兵力又省物资,在战争中是不是如虎添翼?这不是天方夜谈,在中国古代三国时期,就有着这么一种神秘的运输工具,名为木牛流马,让人为之惊叹。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记载,木牛流马为诸葛亮所造,不吃草,不用其他人和畜力的拉动,它就能自己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为军队运输粮草。竟然真有其事,木牛流马的神气由此引来了历代无数学者的探究。令人感叹的是,在一千多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国内竟就自发成立了7个木牛流马研究会,专门负责对木牛流马的探究。更让人惊奇的是直到现在仍无法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木牛流马依然延续着它的神奇传说,成为了千古之谜。

再看看诸葛亮的分兵囤粮政策,可知道诸葛亮的物流水平在不断进步,但仍然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战争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着中国古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策划业的车轮也一直滚滚向前。

秦始皇统一六国,动则发兵三四十万,其兵器制造、粮草征集、运输供应、马匹征养、盔甲被服,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劳作。当时交通不便,运输工具落后,运输成本巨大,粮食运至军前,只剩下三十分之一。

汉高祖当上皇帝后,论功行赏。大家都说,曹参征战多年,受伤七十多处,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而汉高祖却把第一功给了物流策划萧何,因为他不仅保证了刘邦大军的作战物品的供应,还创建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汉代漕运工程巨大,路途遥远,岁征600万石,用卒6万人,没有一整套的管理、调度、控制能力,是无法完成的。

在古代农耕经济时代,农副产品的流动是物流的主要内容。这主要因为中国古代有着长期的、集权式的中央政府,皇室与政府的巨大消费,使得全国农副产品向京师和中心城市集中。

5.物流业与策划业从古至今发生着紧密的关系

汉武帝时派人通使两域,建立连通欧洲的丝绸之路,西域36国与中原的商品往来,延续了两千年。珠玉、马匹、丝绸、茶叶、瓷器、米、麦、棉、布都成为了商品,在交通能达到的区域内进行交流。

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堪称一个历史创举。其规模之壮观以及船队之富丽堂皇,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船队由200多艘船组成,可谓浩浩荡荡。从郑和下西洋船队的编排阵势看,当时保持了那么整齐的编队,又是如何做到的?更何况是在滔天大海。现代船队即使有现代的通讯设备,要保持编队也非常困难。为什么郑和与他的船队能做到编队整齐?尽管史册上记载,郑和的船队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左右相挽,前后相维。但如此大的一个船队在海上究竟怎么管理?这始终是一个谜。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是12年,第六次远航则长达3年,因为他的船队当时没有自己的动力,只能等靠季风。船上的供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在海上漂泊非常艰苦,如何保证供给,保证有足够的蔬菜、水果?航海最怕患上败血症,如何防止败血症?现在有专家经过研究认为,当时已经掌握了孵豆芽的方法,船员们因而是通过豆芽来维持生计的。但想象一下,要供应2万多人的豆芽,谈何容易。虽然南洋遍地都是蔬菜水果,可以有取之不尽的供给,但2.8人的采购和物流不是那么简单的。这是现代物流专家都感到困惑的问题。

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供给、装备和保障,离开应急物流、后勤和保障就谈不上战争。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中国人民硬是肩挑背抗出动141万车次保证了战争的胜利,陈毅曾说:解放战争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

可以想见,每一个王朝或政权的建立,每一次王朝或政权的中兴,都与当时发达的漕运、运河等古代物流载体分不开,也与当时物流策划大师的智慧分不开。物流业与策划业,自古至今一直发生着紧密的关系。

 

(未完待续,请看下期)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