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古代物流智解难题案例
人类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流淌了几千年,而物流的概念却刚刚兴起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这不免让人思考,在百年以前甚至是千年前的人们是如何运输物资的,这几百年里乃至几千年里有没有一脉相承的“物流”思想存在,有没有类似的“物流”形态存在,古人又留存下来怎样的经验和教训供当代人学习和借鉴,这些都是需要今天从事物流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
物流业的产生与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化分工密切相关, “物流”思想一直陪伴着人类从原始走向现代,它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记,也是人类进步的象征。中华文化对中国物流思想的延续和继承,可以从古今的物流难题中得以体现。
自古以来,有人的地方,就有物流;有物流的地方,就有难题的存在。古代利用聪明才智解决物流难题而加官进爵的大有人在,下面用一个很好的案例。
古代物流经典案例--丁谓修皇宫案例:
案例述:火海满天横流,吞噬了雄伟巍峨的宫室楼台,吞噬了金碧辉煌的殿阁亭树..几天几夜之后,那里变成了一片断垣残壁。这是公元1015年发生在北宋皇宫里的一场罕见的大火。在废墟上,宋真宗皇帝叹息道:“没有皇宫,如何上朝,如何议政,如何安居呢?”他叫来宰相丁谓(公元962—1033 年),令他负责皇宫的修建工作。丁谓接受任务后,在废墟上走来走去。他为遇到的难办的事而感到苦恼……。
考证:
《续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二》
“荣王元俨宫火,延烧内藏左藏库、朝元门、崇文院、秘阁。王旦等请对,帝曰:“两朝所积,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旦曰:“陛下富有天下,则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耳。臣等备位宰辅,天灾如此,当罢斥。”帝遂下诏罪己,求直言,命丁谓为大内修葺使。”
《宋史.丁谓列传》
“大中祥符初……大内火,为修葺使。历工、刑、兵三部尚书,再为天书仪卫副使,拜平江军节度使、知升州。”
宋史.列传第四十二.丁谓列传
丁谓,字谓之,后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人。少与孙何友善,同袖文谒王禹偁,禹偁大惊重之,以为自唐韩愈、柳宗元后,二百年始有此作。世谓之“孙丁”。
宋真宗祥符年间“丁谓巧修皇宫”:
一日,宫中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烧毁了不少宫殿楼阁,时任参知政事的丁谓奉命修缮,然而修自古以来缮活动遇到难题。
一是烧制砖瓦需要大量的土;
二是重修楼阁需要大量的竹木良材;
三是重建后需要将大量的废料杂物运出;
四是为了不劳民伤财;
五是重修宫室的进度时间被严格限制。
丁谓运用物流策划并一举解决
“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尘壤实於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丁谓命令工匠在大街上挖土,解决了用土与移动的难题;命令工匠将汴河河水引进沟中,再用很多竹排和船将修缮宫室要用的材料顺着沟中的水运进宫中,用水运解决了材料运输难题。宫殿修完后,再将被烧毁的器材和多出来建筑材料回填进挖出来得深沟里,重新将街道填出来,解决了建筑废料的利用和运输移动难题。这一举做了以上三件事。第四招不仅是不但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运力、人力和物力,而第五招又实现废物的回收利用,并节省下来的超过了亿万财力。
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一个流程:挖沟→取土→引水入沟→水道运输→填沟→处理垃圾。按照这个施工方案,不仅节约了许多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使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响,因而确实是很科学合理的方案。丁谓在修复宫殿时,充分考虑了各种工程间相互的关系,对于建筑垃圾进行了最大化利用,便是创造新的具体联系的具体体现。丁谓在修建时从宫殿修建大局出发,综合考虑运输,垃圾处理等部分,制定了完善的修复计划,是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丁谓既考虑到了每一个工程的详细情况,同时以完成修复工程为目标指向,综合考虑。
古往今来,解决物流难题的思想和智慧并不完全是因科技和经济的不同而有天地之别。 中国古代几千年的物流思想和智慧通过书籍、文物、遗址等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通过当代人的研究、挖掘,将这些思想和智慧转化成生产力,造福当代人。
人们常常在谈发展战略,其实应该考虑是否具有独特的资源与知识,以及这些能否带来独特的价值,竞争能力的核心来源于长期积累的技能的有机融合,竞争优势来源于将核心能力发挥最大效率,并强调实践学习与创新研究的重要性。借助中华历史文化中的物流思想,总结中国古代在物流研究方面留存下来的思想和智慧,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将高科技运用于物流领域,为决策者改善物流运作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生产力,为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