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物流产业智库建设带来一些理性思考与借鉴(之四)
2014-12-05 中国物流产业智库 物流策划
智库、公共政策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行动和创新
来源: 《国家智库》上海经济评论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联合承办的“智库、公共政策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行动和创新”国际研讨会6月25-26日在上海召开。包括布鲁金斯学会、卡耐基基金会等国际顶尖智库在内,来自美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西班牙、韩国、德国等十多个国家的智库专家与会,并与中国学者进行了交流研讨。
【五】如何提高智库独立性
宋晓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顾问):提高中国智库的独立性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资源的配置方式方面,过去是政府一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现在市场主体发育起来了,社会多元化了,要由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市场出现多元化现象,有相同利益的主体有组织起来维权、自律,并进行相互协调的客观要求。这在发达国家工业化自然发育过程中很清楚。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要遵循。
政府在进行公共决策要对不同的利益群体协调他们的利益关系,通过不同社会组织和相应的代表社会组织比如说研究机构去共同协商,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出来协商民主所应该包括的范围之一。关于智库的多样性与独立性。智库是多元化的,多样化的群体要求有自己的代言人,成立不同研究机构,所以多样性和独立性是并存的。不能提出统一要求,反而把智库的独立性抹杀了。要允许多元化存在,是客观社会表现和体现。如果不是,大家看着上面一个指挥棒讲话,这个成问题了。我们的社会协商,我们智库发出的声音就不会是代表不同群体的真正呼声、真正的利益协调,对话机制是政府回音壁对话,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财务独立和思想独立的关系。政府可以购买服务,可以交给社会组织,交给中介机构。政府自己办自己管的研究机构还是需要的。但为了智库的独立性应该更加培育民间的研究机构,政府更多地购买服务使得智库的独立性提高了,哪怕咨询智库是很小的智库,但是没有上下级领导关系,也可以说是一个契约关系,你出钱,我出思想。就是政府自己出钱办、自己出钱管的机构也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在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是政教分离的,天子并不代表最高理论权威,这样才存在着监管和天子论是非的客观条件。领导人讲话句句是真理,怎么论是非呢?从执政的长远角度来看,如果有胸怀,给空间,就是自己出钱养、出钱办的机构给相对的独立性,才不会出现千人之诺诺。
要提高智库的独立性需要智库自身的努力。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围着一个中心指挥棒转,多元化社会阶层已经形成了,但是上层建筑转变有时候慢于经济建设转变,智库的行为还没有完全得到扭转。现在中央领导关注某个问题了,社会舆论关注某个问题了,智库就研究某个问题。浮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真正定位的独立性。智库是多样性、是分化的,但是每个智库要真正找到自己立根的研究方向,自己从长远真正代表好(某个群体)很不容易。不管代表哪个方面,部门和部门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当前和长远之间都有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都应该在宪法和相关法律框架下加以协商和研究。
【六】民间智库怎么建
袁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中国的民间智库要从独立的数据建设开始,我在部机关时候负责处理信息,我们把一层一级的信息加以选择性的改编再报上去,每过一层每改变一层,到最后报的和原来不一样。和很多国家基础数据不一样,我们没有基础工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智库建设目标是从调查数据开始。从零点开始调查,要建立独立数据收集体系,高度实效性数据收集体系,当然这不够。即使行政数据系统有一定价值,多元数据要互相印证。
要勇于发现各个利益集团的立场,同时要争取呈现多元利益集团的立场。很多人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天然地代表老百姓的利益。我们每年有对比,我们选择若干项政策,让典型校园和科研机关知识分子、生意人、商务精英,与普通老百姓对公共政策的立场进行测试,我们发现离普通老百姓立场最近的是生意人。知识分子是特殊的利益集团,知识分子利益集团以为代言普通公众,不见得是这样。公共政策没有绝对超然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一定是利益集团博弈的产物,是说清楚不同利益集团的要求是什么。所谓的独立是我们试图均衡充分地反映不同利益集团的意见,而不是说抽象的代表是反映了所有人意见,或者反映资助人意见。
独立机构忠诚于它的方法论。我第一次访问兰德的时候,在他们3000多名研究人员中间,他们有800多位是数学家,还有三四百位是科学家,还有经济家等,也让我在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非常重视科学方法,现代数据技术,包括模型的建设方法论的建设,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主张一个观点,我们是忠实方法论,用这样的方法论和这样的方式产出结果。我们今天讲智库建设的时候,我们更加应该忠实于大家共识的方法论,结果不应该以个人强烈主张的立场或者观点,或者以应有的经验作为判断问题的出发点。
王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在中国,民间机构的安全很重要,安全跟独立之间的关系是权利边界的问题,我们要调查真实情况,在过程中要保护调查者的权利,保护他们的隐私,因为他们向我们提供真实的数据会受到地方官员的骚扰。政策的建议必须是善意的,必须是积极性的,尽可能和政府方面进行多方面沟通。独立性很重要,但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安全,牺牲了哪一项民间智库都难以发展。如果想要让智库真正发挥影响力,必须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同时要学会和各方面的沟通能力,如果不能得到采纳也不要着急,因为很多的改善是需要时间的。
王海明(中国金融论坛秘书长、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高层领导尝试在独立智库建设方面做出努力。我对独立智库的当前发展有些建议。
第一,拓展独立智库和决策层方面的沟通管道。虽然我们还比较畅通,因为研究成果和研究会质量非常高,而且很多成果获得高层批示,获得了很大影响。
第二,把专业作为突破口。政治和社会问题很复杂,独立智库进入这些领域不具备特别优势。很多问题很敏感,不太方便说。我们有100场闭门研讨会,畅所欲言,保证研讨会质量;同时有30余项课题,这些课题很多得到广泛的认可;我们出版周报、月报,包括评论双月刊有20本书;以及建立微信、微博体系,通过各种渠道扩张我们的影响,实际效果非常好。
第三,智库的独立性是以研究质量作为竞争标准的。研究质量是智库立身的根本。
第四,独立智库可以拓展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我们每年跟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NIR等等交流,对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很好的作用,为中国国家软实力加分。
【七】地方智库怎么建
叶青(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地方智库经过30年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进步非常突出;当然,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些问题与各个层次的智库存在的问题是一致的,还有很多比较突出的问题。
首先,分布问题。中国地方智库除了上海、北京大型城市以及沿海发达省份之外,很多地方的智库规模比较小,实力比较弱,定位也不够清晰,特色也不够鲜明。
第二,地方智库整体投入是不足的。
第三,智库转型也不够彻底。以地方社科院为例,近几年来也在转型,但是它的脸转过去,身体还没有转过去。所以很多理念性的东西、机制性的东西没有调整到适合智库要求上来。
第四,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作为欠发达省份地方智库在人才获取方面面临很多问题,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介入。
第五,研究方法比较传统,信息不畅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方法没有得到解决。
第六,成果转换不高,影响力不强。地方智库目前比较注重领导批示,材料报上去领导批示以后往往很高兴,束之高阁,至于以后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他的问题。
最后,地方智库全局性研究不够,缺乏宏观视野,更缺乏国际性眼光。
地方社科院要肩负起自身的使命,首先要实现自身的转型。
■(本文根据“智库、公共政策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行动和创新”国际研讨会实录整理而成,有删减。)
| 来源日期:201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