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认为,供给和需求是一对矛盾的双方,是矛盾的统一体。供给方和需求方地位不同、微观利益不同、观念不同、企业结构不同,自然会派生出不同的要求。物流的供给与需求也是如此。
【王之泰教授最新看法】物流供给与需求矛盾分析
中国物流策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专家委员会主席
中国物流学界的泰斗
王之泰
有矛盾,要双赢
经济学认为,供给和需求是一对矛盾的双方,是矛盾的统一体。供给方和需求方地位不同、微观利益不同、观念不同、企业结构不同,自然会派生出不同的要求。物流的供给与需求也是如此。
矛盾就会带来博弈,自然就会有输赢,当然,我们是希望“双赢”,成熟的市场经济和高素质人才绝对不会只求一方的胜利,但是要真正做到“双赢”,就需要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有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并且能够最终拿出“双赢”的方案。那么,由谁主导“双赢”呢?分析矛盾和争取“双赢”,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双方关系的前提之下:以物流业的代表的物流供给方定位于“服务”,以生产企业和最终消费者为代表的物流需求方是这种服务的接受者,在市场经济前提下,需求拉动供给,需求方是主导,显然,这是创造“双赢”的主导力量
市场缺乏有效调节矛盾的能力
代表物流供给方的物流产业所提供的物流供给曾经处于长期的短缺状态,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经历了快速发展,总体上已经基本扭转供给不足,开始出现买方市场的市场状态。这是一个可喜的局面,这个局面的直接表现是在正常的经济发展时期,基本上可以保持供求平衡、供略大于求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尖锐的供需矛盾。但是,一旦发生异常的状态,矛盾就会突出。例如,当出现突发性的需求增长,供给便会呈现短缺;当国民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供给随之会表现出过剩的状况。有很多例证可以说明:几乎每年冬储煤的运输季节,能满足需求的物流供给就处于短缺状态,这就出现了用汽车超距运输、超载等手段来弥补短缺;2008年大范围的异常雨雪天气就造成了运输紧张、物流供给短缺的这样一种局面。当出现经济增长缓慢的状况,供给便会出现比较严重过剩,最近一年的经济增长下滑,物流需求不足,威胁大量物流企业的生存就是当前的一个例证。
上述这些情况表明,物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经常是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无论是供给方面还是需求方面都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弹性。这表明物流领域市场发育程度还是不足的,水平还是不高的,可以说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
推动力、拉动力都不足
从需求拉动供给角度而言。我国物流领域总体的情况是:需求拉动供给的拉动力不足。
以生产企业为代表的物流需求方虽然对生产方面的社会分工已经有了长期的认识和实践,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有一定程度的体制化保证,但是对于涉及物流方面的社会分工却是缺乏的。我们在学习、引进、探索和着力发展现代物流的时候,过多重视物流供给方的发展,忽视了物流需求方,以至于始终没有在生产企业的企业管理中认真推行物流管理。这就造成需求方难以产生有效的、理性的社会物流需求,从而直接影响物流需求方对物流供给的拉动,我国第三方物流使用率比较低就是拉动力不足的一种具体表现。
从供给推动需求、供给创造需求角度而言。总体来看,物流供给方“服务”的定位还没有完全解决,或许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物流领域长期短缺造成的“重供给、轻需求”的局面,长期的短缺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物流供给方面总是存在一种“以我为主”的主体意识而缺乏作为配角和服务者的服务意识。其结果是,供给方面的发展往往是脱离需求方对于物流服务的要求,因而也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推动需求作用和创造需求作用。所以,即使在曾经的短缺的状态下,物流供给对于需求的推动力也是不足的,今天更是如此。
物流平台提供的供给存在结构的问题
我国的国民经济中,物流平台的供给不足不仅是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物流运作水平提高的重要问题,更是长期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物流平台处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前端,通过供应链的传导作用,物流平台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的运作,再进一步传导到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最终消费者,从而影响到整个物流服务供应链。
物流平台提供的物流供给不足只是一个总体的反映,我国的物流平台存在很大的结构问题,物流平台的某些部分供给严重的短缺,但是也有一些部分已经能够达到供求平衡、供略大于求的局面,所以,我们对于矛盾的分析也更需要着重于结构问题。这个结构问题的具体表现是:
物流平台的铁道部分和围绕铁道的物流运作供给严重不足,这种不足带来的矛盾甚至经常处于激化的状态。
物流平台的内河水运和围绕内河水运的物流运作,由于受运作的局限,也抑制了需求,很多需求转向了铁路和公路,如果供给能够在地域范围和方式上创新,对于需求的推动作用是很明显的。
物流平台的远洋海运及围绕海运的物流运作,是物流平台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部分,也是市场化程度最高部分,不但可以依托本国的供给,还可以依托国际的供给,市场调节能力很高,基本上是处与供大于求的状态。
物流平台的航空运输及围绕航空运输和物流运作,需求有所局限,供给又有比较高的弹性,是处于供求平衡的状态。
物流平台的公路,是开放程度最高的平台资源,也是“改革、开放”之后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它与输送工具又不存在一体化的制约,这个领域是现在物流平台供给比较充分的领域。
铁路平台供给与物流需求矛盾尖锐
“一票难求”、“一车难求”这是我国民间和物流界对于铁道客货运连续几十年的真实形象描述,反映了铁路平台供给的极度短缺情况。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初如此短缺的钢铁工业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和过剩,乃至需要限制产量,但是,铁路供给短缺的问题非但没有缓解,最近一些年反而愈发严重。每年的“春运”,每年的电煤运输都必须采取异常的措施,都不可避免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冲击。如此尖锐的矛盾为什么会发生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个领域发展存在问题。几十年来,铁路是国民经济发最为缓慢、相对增长甚至倒退的领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与铁路的蜗牛式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个简单情况和数字可以说明这个问题:铁道货运量比重在不断的下降之中,解放初期我国铁路承担的货运量比重占整个货运量的80%以上,近些年,这个数据下降到20%以下,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放弃铁路走公路的趋势明显。
从铁路平台的供给来看,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供需矛盾不能一概而论,有供大于求,也有像铁路这样供给严重短缺的领域。
铁路供给的短缺迫使我国物流选择了不当的发展方式
我国地大、人多、物流总量大、土地资源珍贵、能源匮乏,又是发展中国家,财力不足、企业竞争能力不够,这些都要求我们对物流方式的选择应当是:能耗低、土地资源占用少、速度快、运输量大、成本低、安全性高的物流方式,各种技术经济分析都表明,首选应当是铁道。整个物流产业的运作,对铁路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是,由于铁路资源短缺,所提供的供给离社会物流的需求相距甚远,这样一来就使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最终消费者很难从优化的角度作出理性的需求选择,这就迫使适合于铁路运输的货物和远程运输的货物不得不转向其他的运输方式,连铁路最具有优势的远程货运也存在明显的向公路转移取向,明知道这种转向是不合理的,但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铁路供给的短缺迫使我国物流选择不当的发展方式迫使我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这个代价是,除了影响很多产业物流运作的优化之外,仅仅是运输费用这一项,我们每年就需要多支付几千亿,这应当是我国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而又无法在很短时间内有根本扭转的重要原因。
我国物流运作的水平受制约于物流平台,物流平台是重要的物质基础,物流运作水平,物流企业对于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最终消费者的物流服务供给也不可能超越物质基础。所以,这个问题应当是物流领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铁路平台供给与物流需求矛盾实际反映的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矛盾
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有一个有影响的说法,他认为房地产市场是计划经济供给和市场经济需求。其实,这个问题对房地产市场并不是典型的,更典型的是铁路平台供给与物流需求的双方,铁路平台一方是长期的计划经济而且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改革非常滞后的领域,而物流的需求一方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中已经充分市场化的市场经济,存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二元经济现象。这是造成尖锐矛盾的根本原因。
作者曾经表述过:解决铁路平台供给短缺的问题,需要有“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所谓“大智慧”,只有在更深的“改革开放”和更坚决地突破旧体制前提下才能够实现。
物流企业:高端供给不足粗放型供给过剩
物流企业是物流运作的供给者,现在问题是不足与过剩并存,可以归纳为:高端供给不足、粗放型供给过剩。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除了前述的定位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之外,还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就体制而言。提供物流供给的物流产业虽然经过几次体制方面的创新,使物流供给总体上从短缺变成了基本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但是也还是存在由于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和管理缺位,限制了物流供给的提升。
就水平而言。我国的物流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的进程之中,物流企业多数尚处于小而落后的局面,短时间内过快的发展,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素质低,这就不无可避免地造成了大量的粗放式供给;少部分大企业,从世界范围来看,规模和能力也都有限,要使物流总体水平提升以及骨干企业的做大做强来提升物流供给的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必然出现的现象。
当然,还有不属于物流企业的问题,只要铁路物流平台的供给和铁路输送的供给存在短缺,宏观的物流费用就不会得到有效的下降,大批量的货物的物流精精益运作也就难以实现。
物流需求方:理性需求不足
物流服务供应链把物流服务向末端传递,从需求角度看,主要有三个需求方: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最终消费者。虽然广大的最终消费者是接受物流服务的终端,是产生物流需求的基础因素,但是,他们的需求一般并不直接传递到社会物流企业,而是通过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其他服务企业进行这种传递。所以,本文研究的物流服务供给和需求,主要针对物流企业社会物流供给的一方和生产等类型企业需求的一方。
从理念来讲,“用户是上帝”、“用户第一”,反映的是用户应当是强者,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原因在于,用户方面没有像物流产业方面那样对物流透彻了解,这是因为由于存在“重供给、轻需求”,现代物流的宣传、普及、研究、发展,始终重视的是供给方面,对需求方有所忽视,需求方的企业管理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物流管理。
有些人认为,需求方只要把物流的事情交给社会物流企业去做就可以了,这个看法存在相当的片面性。如果需求方对现代物流没有真知,没有相应的管理,那么就不可能做出是不是应当把物流运作交给物流企业去运作的决策,那么他就做不成真正的上帝,供给方的服务也不可能真正到位,当然就不可能出现有效的需求拉动。
要解决理性需求不足的问题,做为需求方的生产企业必须下大力气实行物流管理,同时还有赖于生产企业运行机制的转变。
本篇小结
解决物流服务供应链中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才能有效推动物流的发展。
物流供给受制于铁道物流平台的极度短缺,这是影响整个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大矛盾所在,也是造成高端供给不足,粗放供给过剩局面的原因。
物流需求方的理性需求是拉动整个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基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