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读
首页>新闻中心

【王之泰教授最新看法】全面掌握物流供给与需求

发布时间:3/10/2021 11:28:28 AM

萨缪尔森:“经济学…你只要掌握两件事情,一个叫供给,一个叫需求”

【王之泰教授最新看法】全面掌握物流供给与需求

中国物流策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专家委员会主席

中国物流学界的泰斗

王之泰

2008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势态爆发于金融领域,现在,已经对实体经济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一个历史性的问题—需求问题又一次摆到我们面前,告诉我们:如果不重视需求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如果不重视内需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就很难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扩大内需”的决策是非常英明的应对危机之策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道路选择。

作为一个物流工作者,在物流领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决策,应当是我们的工作本分。而为此,理论研究工作必不可少。

物流领域,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问题、对于物流服务供给与需求关系问题是我们缺乏关注的领域。对这个问题研究,作者首先想到的是对于物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需要细分研究。

 

掌握物流,就需要全面掌握物流的供给与需求

物流是个复杂的系统,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越性非常强的大产业,仅从总体上了解和研究是不够的,需要细分研究。从需求与供给两个角度进行细分是深入对物流认识和研究的重要领域。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物流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对物流的看法是有差异的,有相同也有不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经济学…你只要掌握两件事情,一个叫供给,一个叫需求”。很明显,对于经济问题,只研究和关注供给是不行的,同样只研究和关注需求也是不行的,必须掌握矛盾的双方,对物流研究也是如此。

除了经济学上的原因,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也经常出现供给与需求一对矛盾不平衡的问题,从整个国民经济来讲,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由于国外需求的下降矛盾突显出来,乃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刺激内需的政策。这个问题在物流领域也有比较突出表现,那就是随着国民经济增幅的下降,物流服务需求的减少,突出了供给过剩的问题,一大批企业,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的困难尤其突出。

不区分物流供给与需求,企图笼而统之地全面论述和研究物流共性是需要的,但是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或许这是一个国家物流发展初期的认识水平和需求决定的。在物流领域,长期以来,我们没有能够同时掌握供给、需求两件事情,甚至我们基本上没有对供给和需求予以区分性的关注,实际上存在着严重的“重供给、轻需求”的问题。要真正解决好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全面掌握物流的供给与需求是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情。

 

我国物流供给与需求存在的三大问题

物流领域现在的困难不可小视,需要解决,但是,实际上这是国民经济现实的影响和物流领域长期积累问题的爆发性的表现。其实,物流领域供给与需求方面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很多,作者还将作全面分析,此处仅列举三个问题:

一是“重供给、轻需求”的问题长期存在。不仅在物流科学普及、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方面,这个问题已经造成国民经济领域物流供给发展与需求发展轻重不平衡,重供给的发展而轻需求的发展表现突出;

二是缺乏理性需求,缺乏系统性物流需求。其结果是造成缺乏高端物流需求的拉动作用,有需求才能拉动供给,轻需求的结果是阻碍了需求层次的上升,从而缺乏高端物流需求,进而影响了物流供给;

三是大量存在的粗放式需求与粗放式供给。我国物各领域的一大问题,是粗放方式物流占主要地位,尤其是支持内需的国内物流粗放问题尤其严重,其原因在于,物流供给和物流需求双方面还处于于一个比较低的发展层次。

 

物流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对物流看法同与不同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从一个统一的角度来观察物流和发展物流,然而实际上,物流的观察和发展存在两个角度,那就是物流供给与物流需求两个角度。这两个角度会出现不同的看法,这两个角度会有不同的利益。

同者在于:

作为“实物物理性运动”的物流活动本身。

不同在于:

物流活动是物流供给方的产出,是物流需求方的投入。

物流供给方经营销售物流;物流需求方购买物流。

物流供给方通过物流活动的销售取得利润;物流需求方通过物流活动的购买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

物流供给方把物流活动打造成“利润中心”;物流需求方把物流活动打造成“成本中心”。

物流供给方着重于物流经营;物流需求方着重于企业的物流管理。

物流供给方主体意识的多种表现形式是“流通决定生产”、“供给决定需求”、“供给创造需求”、“供给与需求联动”、“供给与需求融合”;物流需求方主体意识的多种表现形式是“需求拉动供给”、“有效需求决定供给”、“用户第一”、“供给服务需求”。

 

物流的定义实际上也存在着不同

物流的定义及概念看起来应该是很好解决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各个国家以及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表述上都有差异,很多学者探讨这些差异,使我们认识到有文化上的原因,也有发展层次和水平上的原因,还有是表述角度和涵盖的范畴不同的原因。为了进行区分,国外也采取了许多个性的对物流概念的表述方式,例如:商业物流、商务物流、社会物流、货主物流、实物分销、工业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供应链物流等等…。许多定义力求站在“中性”的角度,使它不但具有普遍性,而且也能够充分表述供给方与需求方的看法。其中,令作者感到兴趣的是,有一些概念实际仅只站在供给方或者需求方的角度,因此出现了表述的差异。尤其是供给方或者需求方主导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物流的定义和概念自然也会有所反映,下面就列举一些相关的表述。

 

中性的表述:

对我国影响较大的《物流手册》的表述是:“‘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系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表述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站在供给方的角度或者偏重于供给角度的表述: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征求意见稿》的表述是:“为物品及其信息流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

美国著名教材《战略物流管理》的表述是:“物流管理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它对从起始地到消费地货物流和货物储存、服务及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要。”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1年对物流的定义表述是:“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实施的计划、执行和控制过程。”

 

站在需求方的角度或者偏重于需求角度的表述: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4年对物流表述是:“典型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原材料运入和产品运出的管理,运输工具管理,仓储,物流搬运,订单执行,物流网络设计,存货管理,供应和需求计划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管理。”

以上所列举的种种表述中,值得注意的是,多数的表述是站在供给方角度,或者力求使表述有完全的覆盖,使之既能够反映供给方的角度又能够反映需求方的角度。只有经过仔细琢磨才会发现,也存在站在需求方角度对物流和物流管理的表述,但是这种表述角度经常被人们所忽略。许多人发现,在各种论文、著作中对于物流表述多有不同,但是很少注意到有一些不同之处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这就是供给或者需求方角度不同的原因。

 

物流供给与需求相关观点

若干年来,许多对物流领域的研究和论述观点实际是与供给与需求密切相关甚至针对供给与需求问题的。这里举出一些:

 

供应链。

认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供应链的许多环节都伴随物流的供给与需求。在对供应链分类中的“推动式”、“拉动式”、“推拉结合式”,反映的是供应链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当然,其中也包含供应链不同环节中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满足顾客需要论。

满足顾客需要论很显然是站在物流供给角度对物流提出的看法,什么叫满足需要?实际上讲的就是需求拉动供给。和这个表述类似的有:“用户是上帝”、“用户第一”等。

 

服务论。

在许多定义中,都包含了物流是一种“服务”的内涵,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物流是生产性服务业,使这个理论升华为国家的长期政策和体制的取向,应该说是物流领域的一件大事。服务论中包含了满足顾客需要的内涵,但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明确了物流和其他产业的关系并对物流进行了定位:物流与其他产业是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的关系,如果一定要对供给方和需求方的主次地位做一个划分,主导方当然是需求方。

 

流通主导论。

前几年的流通主导论,把流通置于其他产业和主导地位,作者本人也曾经有类似的看法。持有这种看法的人所讲的“流通”这个概念包含了物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物流供给主导地位的一种看法。

 

联动论。

物流和其他产业联动,是最近才提出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实际上反应的是物流的地位问题。表面看起来,“联动”是一个非常好的词汇,因此人们也很难给予否定,但是,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联动”所表现的物流地位显然和“服务”所表现的物流地位大不相同,实际上否定需求拉动作用的。

 

融合论。

物流和其他产业融合,也是最近提出的一种看法,“融合”这个用词显然比“联动”还要走得更远,但是,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在社会分工深化和细化的当代世界,融合是根本不可能的,“融合”似乎是返回到几百年前产业还没有进行分工的原始状态。

 

整合论。

国民经济的宏观系统以及微观的供应链中很多相关资源,当然其中也包括物流供给方与物资需求方通过整合使之系统化、一体化,这是供应链构筑的一种方式,不仅是理念上的,而且还是一种操作方式。

 

本篇小结

物流是个复杂的系统,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越性非常强的大产业,物流供给与需求是两个不同的角度,有两个不同的微观利益主体。这两个角度对物流的看法、对物流的定义都实际上存在着差异,细分进行认识和研究和有区别的发展是必要的。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