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读
首页>新闻中心

李芏巍: 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迎来一个金色十年(连载二)

发布时间:1/8/2025 10:15:51 AM

枢纽经济推进物流基础建设布局,打造强大的物流产业集群,作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全球供应链体系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迎来一个金色十年,需要全面深入的理解构建下一个金色十年意义,抓住其中的机遇。

李芏巍: 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迎来一个金色十年(连载二)

   摘要:

   枢纽经济推进物流基础建设布局,打造强大的物流产业集群,作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全球供应链体系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迎来一个金色十年,需要全面深入的理解构建下一个金色十年意义,抓住其中的机遇。提升规划建设体系,优化国家物流大通道和枢纽功能布局,对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活力等至关重要,这也是未来物流强国的重要建设方向。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国家战略下的空间落地布局规划,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谋划资源导入和产业植入为核心价值,缩小中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并确保三大空间的落实。旨在为全面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对我国物流学科的完善和国家物流枢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地方政府决策领导提供思路,为具体主管执行部门提供行动指南。

   三、围绕金色十年迎来2025新质生产力全面推动之年

   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根据国内外变化趋势做出的重大思考和理论创新,引领下一步中国经济新发展方向的重要顶层建构和设计的角度来理解,“新”是新技术、新动能、新发展格局等,概括的说是新时代涌现的各种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新事物的综合。“质”则很明显是指高质量、高质效、高品质等,是内涵式发展的具体体现。

   围绕金色十年,2025 年开启新质生产力全面推动之年。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国家战略在空间布局上的具体体现。根据当下“新质生产力”的明确定义是:大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与高素质劳动者、现代金融、数据信息等要素紧密结合而催生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

   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的发展,在物流枢纽规划中,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物流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分拣、无人驾驶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提高物流效率。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高效共享和协同作业,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鼓励物流行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跨界人才合作,推动物流行业的技术创新。利用现代金融工具,如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等,为物流枢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金融手段,加强对物流枢纽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物流效率。在物流枢纽规划建设中,推广绿色物流技术,降低物流行业对环境的影响。鼓励物流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

   在国家战略的大棋盘上,物流枢纽的规划布局如同关键的棋子,每一步都关乎全局的胜负。核心在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物流枢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四、“十五.五、十六.五”规划为核心主线的金色十年

   1、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线的金色十年

   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在“十五.五”和“十六.五”规划期间,将迎来一个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线的金色十年。绿色物流将成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重要趋势,包括使用新能源车辆、优化运输路线等。利用新技术,推动物流枢纽的智能化升级,提高物流效率。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实现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国家物流枢纽将更加注重与国际物流网络的对接,提升我国在全球物流体系中的地位。

   2、数量、服务、规模、网络、国际地位等提升

   预计“十五.五”和“十六.五”期间,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数量将显著增加,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区域。物流枢纽将向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物流枢纽建设投资规模将不断扩大,预计总投资将超过万亿元。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预计将为我国GDP贡献超过5%。通过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将形成覆盖全国、连接国际的物流网络,提高我国在全球供应链物流体系的地位。通过优化物流体系,提升我国在国际物流领域的话语权,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家物流枢纽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3、国家物流枢纽更加注重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1)以缩小中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为主线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长期存在,区域均衡发展,是国家物流枢纽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要以缩小中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为主线,推动全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应着力于缩小中东西部区域城市的差距,通过优化物流网络,提升地区的物流效率,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不仅有助于缓解东部地区的压力,更能激发中西部地区的潜力,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均衡。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明确中西部地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引导优势产业在中西部地区布局。鼓励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格局。逐步缩小中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 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23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乌鲁木齐专门听取新疆工作汇报,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 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从实际出发抓好对外开放工作,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使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地位不容忽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疆发展的政策,为新疆的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新疆在经济发展、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支持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望在未来跨入中国重要城市前20位。

   新疆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疆战略地位频率最高,是基于新疆的地缘战略位置、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的实施。以国家物流枢纽为载体,吸引相关产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疆`稳国安、‘疆`荣国强”。新疆在区域合作和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实现中华复兴梦的重要力量。

   (3) 促进区域间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国家文件明确指出:区域、类型分布相对均衡,有利于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成渝经济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实施和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撬动区域经济新增长。加强区域规划统筹,确保区域发展战略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协调。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优化物流枢纽的布局,促进区域间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物流服务水平。支持物流枢纽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同,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联系,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4、探讨城市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在“十五.五”和“十六.五”期间新的形势下,优化布局并结合实际调整,重点补齐自身的短板。如何保持持续强劲的区域竞争力是需要大力思考的问题,也是探讨的城市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1)凸显城市在区域的地位。

   什么样的产业可以让城市在区域内地位凸显,尤其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基础仍制约其发展。在国家战略下,凸显城市在区域的地位为转型提出了动力,实现经济提档升级,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理解产业生态。

   打破角色边界定位,筛选了涵盖交通、运输、仓储、分拨、冷链、跨境电商、绿色物流、低空物流、人工智能等具有前景的现代物流项目,将重要参与者转换为价值链上力量,实现协同发展产业生态链。

   (3)服务区域发展。

   加强城市在区域核心圈层中的重要作用,要努力提高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战略下的地位,发展质量上提档升级,实施区域分工协作,完善参与建设国家物流枢纽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

   (4)提升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在多式联运时代下,构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提升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持续提升城市发展,

   ①有利于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②有利于全球视野谋划发展空间;

   ③有利于在一带一路拓展;

   ④有利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发运用。

   5、国家物流枢纽将迎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线的金色十年

   以物流枢纽为重点突破方向,进入2025年正式拉开了金色十年开局之年的新篇章,将有利于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物流枢纽的集散、交易中心,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增长模式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通过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其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十五.五”和“十六.五”规划期间,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将迎来一个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线的金色十年,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李芏巍,中国物流策划学理论体系创建者和应用领域实践者,中国城市发展战略与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产业园区规划专家,中国物流与供应链智库核心专家。出版行业专著19部,其中两部入选《国家出版资金项目》、封面邹家华题字、《国之重器出版工程》和《物联网中国》重大文献丛书。参编高等院校物流工程教材13部, 已发表国家物流枢纽论文80篇,为全国数量第一,为枢纽城市研究学者进入前5名的专家。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