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岭:创新强国要紧握两个抓手,强化三项投入
任玉岭:创新强国要紧握两个抓手,强化三项投入
在威海科技创新强国研讨会的讲话
创新强国研讨会代表在威海众音化学工业集团公司参观考察
很高兴应邀出席今天的创新强国研讨会。感谢会议安排我们对威海众音化工集团的实地考察。众音化工集团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令人感动。他们仅从排放的氨氮废水中一年就回收5万吨氯化钠,相当于该公司消耗氯化钠原料的50%。这不仅显著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也表明化工行业在创新发展方面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化学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支柱产业。我们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交通运输、国防巩固、尖端科技及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环境的治理都离不开化学工业。
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天津学习工作近20年,天津是中国最早的化工产业诞生地,就我接触和了解到的化工生产是知识与技术十分密集的产业,在压力方面涉及真空、低压、常压、中压、高压、超高压,在温度方面涉及超低温、低温、中温、高温、超高温。化工行业有着很多易燃、易爆、有毒、剧毒、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的生产场景,是众多行业中危险度较大的行业之一。
当今,我们的国家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工业增加值已相当于美日德三国的总和。如此巨大的工业总量,对化工产品的需求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但也要看到化学工业的一些装备还停留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劳动生产率不高,原材料利用率偏低,高能耗、高排放仍面临较大压力。
值此新时代、新百年,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及对世界承诺的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特别是经济数字化和由人工智能牵引的技术革命,这对化工行业的发展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基于此,我们化工行业一定要审时度势,牢记习主席关于“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的指示,在创新强国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中,需紧握如下两个抓手和强化三项投入。
一、需要紧握的两个抓手
第一抓手是,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大,面对环境污染的挑战,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全面工作的突出位置,纳入了“五位一体”战略的总布局。全国上下像保护眼睛和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大转变。在污水治理与雾霾的治理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在绿化植树和沙漠治理上,扭转了环境恶化和沙进林退的局面,“两山理论”得到落实,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得到了世界的普遍重视和点赞。
任玉岭在威海科技创新强国研讨会上发言
但是必须看到,我国作为第一工业大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仍居世界第一,2019年的碳排放量98.25亿吨,占世界29%,而GDP仅占世界16.2%,能源消费占世界24%,单位GDP的耗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7倍。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向世界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达此目标,我国每年需减排3.17亿吨CO2,相当于美国的2倍,欧盟的3.5倍,日本的9倍,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我们的创新强国,一定要狠抓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为了防止二氧化碳带来的大气温度升高及其导致的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所有科技创新都要特别关注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一历史使命,要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能源的投入产出效率,加强循环经济研发力度,搞好节能与减排的双轮驱动。
第二抓手,是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
习主席提出新质生产力之后,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新质生产力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强劲推进力度,能全面提高要素效率和确保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所急,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和动力。狠抓新质生产力的有利于塑造发展的新优势,拓展发展的新空间,提升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具体的讲,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众多颠覆性科技成果创造的生产力,都应属于新质生产力。作为化工企业的科技创新,一定要关注所有可能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特别是要把人工智能等的颠覆性创新及其成果的应用作为重要抓手,给予大力推进和保证。
世界上权威研究和评价表明,人工智能的推进动力重点在产业界,而不在学术界,2023年产业界制造出51个机器学习的模型,而学术界只贡献出15个。另外有108个基础模型是由产业界造出的,学术界仅造出28个。因此,作为企业要更加自信和自觉的挑起这个重担。恩格斯曾说过,社会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推进社会向前进,企业要紧密联系实际用好生产前沿的优势,进行人工智能应用的探索和创新,从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创立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任玉岭考察威海文登城市建设
二、强化三项投入
创新强国的主体是人,科学技术没有国界,但企业家、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求得到创新强国的伟大胜利,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企业家、科学家的不忘初心和勇担使命。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家,科学家都要向任正非及其所领导的华为学习和看齐。任正非的经历和感受,使他从内心深处埋下了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和厚爱。改革开放后,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军人,转业深圳,担负起了实现中华有为的创新和创业。为了搞好创新强国,谱写出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赞歌,绘就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他们的主要做法,就是舍得在创新强国方面加大三项投入。
第一项投入,是精神与意识的投入。
任正非在对华为公司取名时,就立志要为中华有为而奋斗。华为能够拥有近20万员工,使自己的产品走向170多个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大通讯设备供应商,服务30到40亿人口,成为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第一大民营企业,其根本动力就来源于任正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仰和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为了创新强国,他意识强烈,奋发有为,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披荆斩棘。任正非认为在瞬息万变的今天,知识爆炸的时代,绝不能高枕无忧,因循守旧。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在自己选定的生长点上配置强过对手的资源。华为之所以能够在孟晚舟被抓,美国对其制裁不断加重的情况下,仍能取得主动,做到逆势飘红,就是靠了任正非较早的具备了创新强国的竞争意识,既看眼前,又看长远,既立足国内,又放眼世界。并能够模范践行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为避开名利纠缠和防止其它资本进入的麻烦和干扰,华为坚决不上市,为避免利益的诱惑和动摇创新的决心,华为坚决不介入房地产,紧紧瞄准信息技术的大方向和芯片,5G的聚焦点,牺牲了个人,牺牲了家庭,牺牲了父母,坚持创新强国和占领世界技术的制高点。
第二项投入,是创新资金的投入。
中国过去创新步伐走的慢,获取诺贝尔奖少,归根结底是国家穷,创新投入少所造成。我1985年到日本三多利集团考察时,就知道他们科技创新的投入占到了企业收入的15%。而我们国家,直至2003年,被称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还没有一家企业科技投入达到2%。但是任正非与众不同,为了在创新强国的芯片争锋恶战中取得胜利,远在2004年,他就招来一位工程师,为他配给2万人和4亿美金,展开了对芯片的科技攻关,如此的战略思维和宏图大略,成了他15年后战胜美国对其封杀的能力和本钱。
华为的科技研发,涵盖了交换、接入、传输、移动通讯、智能网、支撑网、ATM、接入服务器、路由器、移动网、数据通讯网、宽带、5G等。华为的科技投入早已超过收入的10%,在全世界建下26个研究院。我在2010年前后,去土耳其、以色列、迪拜、沙特、阿布扎比访问时,都曾看到华为人。华为因为科技投入的加大,既增强了他们的开放力度,也促进了市场信息的便捷,把华为的发展放在了整个世界的台面上。
第三项投入,是人才的投入。
任正非的人才意识十分强大,靠人才取胜的理念十分坚定。华为聚集近20万员工,为了研发创新,曾投入700名数学家,800名物理学家,120名化学家,6000名基础研究专家。华为有10000多名博士,有60000多名工程师。任正非为了得到俄罗斯一位获世界6次计算机冠军的人才,用了比美国谷歌高4倍的工资把此人挖了过来。华为百万元工资的人超过一万人,工资500万元的人超过1000人。在人才取胜方面华为十分重视群众路线,华为的利润分配是劳三资一,四分之三的利润分配给劳动者,资方仅留四分之一。任正非作为董事长把99%以上的股份分配给广大员工,自己只留0.48%,得到了广大专家、员工的认同和尊重。华为近20万人分布100多个国家,能齐心协力,抗击风浪,作出成绩,这无不是靠了任正非的崇高威望和强大的人格魅力,靠了任正非为代表的华为人为民族复兴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
总之,创新强国是要靠人的,是要靠人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的。广大企业要想搞好创新强国,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握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和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两个抓手,学习华为任正非,加大创新精神,研发经费和人才取胜的投入,就一定能够为创新强国作出成绩,取得胜利。
延伸阅读:
任玉岭既是科学家、经济学家、战略思想家,也是社会活动家和著名的书法家。任玉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首席顾问,原国务院资深参事,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第九、第十届常委,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协会名誉主席,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物流策划研究院和中物策(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的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物流与供应链智库的专家委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