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岭:高质量发展农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高质量发展农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在西南六省市和海南省乡村振兴发展研讨会的讲话
任玉岭
今天,正在全面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方面。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人民至上的现代化,是反对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推进的现代化,也是生态文明环境美好的现代化,更是坚持和平道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一天起,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把工农群众从当时的饥寒交迫中解救出来,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正如习主席所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式现代化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不忘初心,才能走好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同富裕。
建国七十多年来,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和农民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五十年代初,我尚没有走出农村,亲眼目睹了那些年农村的麦收和交公粮的过程。解放初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极高,也特别能响应国家号召,那些年,年年丰收,但收到的麦子80%交了公粮。因当时处在抗美援朝非常时期,秋粮收到后,又要大部分卖掉用于购买国债或捐献。后来持续几十年的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工业产品与农产品的价格倒挂,农民又为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由于经济惯性的使然,这种农村支援城市的做法几乎形成了一种法则,取多予少或只取不予,加之农民房屋土地皆不能用于抵押贷款等因素造成了国家财政,银行贷款极少走进农村,由此形成的城乡差距越拉越大。直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还有一亿农民的收入在贫困线之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习主席提出了全面小康和精准扶贫的伟大举措。在2021年共产党100周年时,终于解决了脱贫问题,实现了全面小康。
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就是为了搞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购买力水平,稳步推进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循环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和战略。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现代化,农村必须现代化,这就是乡村振兴的依据,也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为此,我们的乡村振兴必须遵循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今天会议要讨论的农村产业发展问题,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为狠抓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根据我几十年的调研和考察,我认为需要狠下功夫做好以下三件事情。
任玉岭在西南五省一市和海南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研讨会讲话
一、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习主席特别强调要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月初京西宾馆举行一次讨论会,那时普遍认为新质生产力就是人工智能创造的生产力。我当时认为,新质生产力应包括人工智能为主体的所有颠覆性科技创新形成的生产力,如生物技术创新的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等。经过近两个月来各方面的深入讨论,我对新质生产力有了新的理解,我认为新质生产力除了颠覆性的创新成果形成的新质生产力之外,还应包括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的潜在需求或因政策变革而遇到发展新机遇的新产业。
回顾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上发达国家因养殖业大发展,饲料工业的产量达到了人均220公斤,而当时中国人均饲料仅有0.03公斤,当在九部委于长沙召开的讨论会上提出应大力发展饲料工业时,除了遇到反对声音外,还遇到产业链的支撑严重短缺,因没有饲料添加剂产业,饲料工业无法启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国家的星火计划专门安排了饲料添加剂(主要是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生产线的引进。
当饲料添加剂工厂在广东顺德北滘镇建成后,饲料工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来泰国正大公司是卖鱼起家,希望集团是养鹌鹑起家,通威集团刚刚创立,正因为饲料工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随之形成了那个时期的新质生产力,很短时间内饲料领域出现了一批大集团,1997年希望集团、通威集团便成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名、第二名,正大集团也在中国迅速崛起,现在他们都是国内知名的大集团。中国的饲料产量早已突破人均两百公斤,实现了数万倍的大发展,今天饲料企业就业人数达300万人以上,产值达1.9万亿元。像这样的生产力,就应是为当初那个时代的新质生产力。
又如,植物的组织培养,在上世纪末也应是一种新质生产力。过去香蕉的种植多在房前屋后,因它的扩种靠根部分蘗,每年仅有极少的植株诞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植物学家跨界移植了微生物无菌培养技术,在中科院广东植物所率先试验成功组织培养香蕉种苗,组织培养倒挂金钟种苗,将植物茎尖叶片打碎,经过无菌培养,一片叶子可以得到数以万计的新苗。
任玉岭在云南楚雄街头调研
1985年,通过国家星火计划投资应用科学院广东植物所的成果,在广东新会建起第一个香蕉种苗试验场。此后,组培种苗技术很快在多种经济作物,经济林木和花卉育种上迅速推广,马铃薯也用这一技术培育出脱毒种苗。特别是蝴蝶兰,八十年代末,在昆明开种时,十分金贵,价格极高,后因采用了组培种苗技术,迅速传遍全国。现在香蕉和蝴蝶兰都能大面积生产,价格一降再降,都与使用和推广组培种苗相关。迄今全国组培种苗工厂不计其数,创造的价值和效益十分巨大,形成了很多经济作物、经济林木和花卉种植的革命性变革,显示了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二、重视发展特色农村产业。
我因为在地属西南的广西、云南和四川工作过。也多次参加过西南五省七方会议和西南65市市长会,对西南的情况比较熟悉。今天到会的西藏、广西、重庆、贵州、云南和四川,地域辽阔,地貌复杂,高山大川众多,不少地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有热带,有温带,有寒带,这个地方是中国的动植物基因库,可发展的特色产品多。应该用好这些地方的特殊条件,借鉴历史上的经验,发展更多特色产业。
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我们要多走、多看,要善观察、多思考,更多发掘本地的优势和特产,用好特有的环境和条件。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切身经历有三点。
一是攀枝花发展热带水果的经历。我在广西北海工作时,于1993年到攀枝花考察,意外发现那里的行道树多是羊蹄荚、木棉树、凤凰树,三角梅开遍全城。使我顿时感到,这个地方有条件发展热带水果,于是,在出席全国政协大会时我就将这一想法写出了提案,新闻媒体当时用了“不在其位,却谋其政”的标题在多家报纸进行了报道,现在看到攀枝花热带水果大发展,特别是每年都能常吃到攀枝花的芒果时,我感到特别欣慰。
任玉岭楚雄参观元谋人博物馆
二是云南、四川松茸出口的经历。我在八十年代中到日本参加国际会议,索尼公司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东京蔬菜公司总经理要请我吃饭。在吃饭时,这位总经理告诉我,日本丢过原子弹的地方什么植物都不长,唯独有松茸。松茸抗辐射,有防癌的功效,问我中国哪里产松茸?能不能出口日本。我曾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我的一个同志曾送我一本他写的《中国食用菌》,在翻阅这本书时知道四川、云南多有松茸产出。我根据这个回答了日本东京蔬菜公司总经理。并建议他可以由上海进行船运,云南四川采收到的松茸可以经云南航空和西南航空的飞机运往上海。这之后,我们民间采到的松茸价值迅速上升,不少人因收购和转运松茸赚了大钱,成了富翁。至今,我们的松茸因能够抗癌,能够出口,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我知道阿坝州小金县一个县长上任后,狠抓松茸产业,取得了不小成绩。
三是海南发展椰子奶的经历。因为今天参会的有海南的同志,我把椰子奶产业的形成讲一下,希望也能对大家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有点启发。过去人们只知用椰子果肉做椰子糖,大量的椰子水被倒掉了。1987年地方上有人动脑筋,把椰子水存下来,同时将椰子肉磨浆调制成瓶装饮料。这一做法被营养学家于若木同志看到了,随即建议他们搞一条灌装生产线。地方上很高兴,但没有钱。于若木同志回到北京后,让秘书打电话给我,要我以星火计划名义想法支持一下。为此,我让地方上估算一下,需要70万元。因当时星火计划的钱还没拨下来,我就打电话到海南科委,请他们先垫支40万元给予支持,一个月后,我们星火计划向这一项目拨款70万元,从而有了第一条椰子奶生产线,生产出了第一瓶椰子奶,如今椰子奶饮料总产量已达180万吨,2015年就已形成142亿的产值。
朱镕基总理2003年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征求意见稿,曾写道“东部发展出口农业,中部发展优质农业,西部发展特色农业”。因我认为出口农业最赚钱,应该给中西部发展出口农业的机会,为此,我先在国务院参事室提出建议,后又跑到政协常委会议上提出建议,我的建议是东部发展高质农业,中部发展优质农业,西部发展特色农业,东中西部都要发展出口农业。这一意见被采纳后,中部西部都迎来了发展出口农业的机会,直至今日。
西南五省一市和海南应该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更好挖掘和生产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农产品,使其形成大产业,并用好出口的机遇打开国际市场,在内循环与外循环结合中推进农村产业的大发展。
三、构建农民入股的产业公司。
一些地方农村产业发展不起来,一是缺资金,二是缺技术,三是缺人才。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缺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载体。所以要解决三缺问题,必须构建载体、构建平台。我在国家科委工作时,曾根据国务院宋健委员的指示,考察过日本的一村一品和多个国家的农业管理体制。
“一村一品”“公司+农户”都是那个时间引入中国的。在奥地利、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各国家考察时,发现农民入股的公司制合作组织,才是农村聚集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载体,有了农民入股的产业公司,才能聚集资金、人才和技术,才能推进农村产业大发展,才能更好致富农民。
日本北海道天气冷,只能种马铃薯,上世纪六十年代,那里农民还很穷,但因有人建议土豆可以做淀粉,能够升值和增加收入,于是他们首先建起了农民入股的产业公司,并通过集资和贷款建了一个淀粉厂,后又把淀粉加工成葡萄糖。取得较大盈利后,他们又建起了生物技术研究所,并发展起了水培西红柿、水培网纹瓜。我们在1985年去考察时,那里家家是洋房,每户都有轿车和存款。
又如,奥地利有一个村,家家户户养奶牛,因忙于养牛,挤了奶没人出去销售。购买饲料,给牛看病等都遇到人手困难。后来成立了以农民入股的公司后,既解决了挤奶、售奶问题。又聚集了较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不仅壮大了牛奶产业,又发展了饲料产业、饮料产业和旅游产业,迅速致富了奶农。公司有种植、有养殖、有工厂、有宾馆,环境优美,路平灯亮,来此旅游的人熙熙攘攘。
我们农村,因过分肯定包产到户的好处,一家一户的体制严重制约了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加上农民土地房屋不能抵押贷款,严重抑制了农村的贷款发展和人才与技术的聚集。今天要发展农村产业,需要加速发展农民入股的公司制组织,用好公司这一平台和载体,更多聚集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乡村产业大发展,使乡村振兴取得更大实效。
演讲嘉宾:
任玉岭既是科学家、经济学家、战略思想家,也是社会活动家和著名的书法家。任玉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首席顾问,原国务院资深参事,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第九、第十届常委,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协会名誉主席,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物流策划研究院和中物策(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的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物流与供应链智库的专家委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