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首页>新闻中心

解读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十四五”发展规划 透晰枢纽城市发展的机遇

发布时间:3/21/2022 10:54:25 AM

《国家智库》和《中国智库》主编、《中国物流与供应链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原 国务院资深参事、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任玉岭推荐文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中国物流与供应链智库专家委员会领导、原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推荐文章。

解读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十四五”发展规划 透晰枢纽城市发展的机遇

   《国家智库》和《中国智库》主编、《中国物流与供应链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原国务院资深参事、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任玉岭推荐文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中国物流与供应链智库专家委员会领导、原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推荐文章。

    
   透晰枢纽城市发展的机遇”这篇论文,是国家枢纽“十四五”规划刚刚发布就着手研究的课题;也是在《“一带一路”与全球现代供应链》专著入选《国家出版资金项目》、《国之重器出版工程》和《物联网在中国》成为2021年出版重大文献丛书之一后又一个课题作品,是该书第五章“国家物流枢纽”在现实场景中研究与实践的延续,从布局规划到面临建设实践中创新举措。在“十四五”开局的重要起点,“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国家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不难发现这个作为以“国家枢纽城市”为主题的文,是如何为城市产业发展指出前行探索的,我们知道鼎新思路是在实践探索基础上进行,在建设中最为迫切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勇于对创新发展的研究,这种力量来源于对国家枢纽城市一线研究工作者共同在实践中探索和形成的研究方法,他们正勇于成为这副实践重任的探索者和肩负者。
   【国家期刊】《中国物流与采购》是国家级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核准,1980年创刊,是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讲讲解研究12/F,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6663,邮发代号:82-387。《中国物流与采购》是中国经济专业性刊物,宣传国家有关物流与采购工作的方针、政策,分析生产资料市场运行和发展趋势,报道物资流通行业的热点问题,宣传交流物资行业管理、物资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的经验,介绍国内外物流技术的新发展,开展流通理论学术交流。杂志是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覆盖面广、发行量大的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是我国业内最具权威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强势媒体。期刊注重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中国物流与采购领域内最新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经典案例,并对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
   【评职依据】《中国物流与采购》期刊是新闻总署备案的CN期刊,符合中高级职称认定要求,为广大研究工作者评职、评优、课题、考核等提供重要依据。
   【杂志荣誉】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荣获中文核心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刊期(遴选)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系统》收录期刊。      
   《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年第5期(3月2日)总第642期,“解读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这篇文章是国家枢纽城市一线研究机构、一线专家、一线承载城市、一线政府部门、一线公务员,共同对国家枢纽城市理论研究与创新发展的文章,集聚并彰显了高密度的实践性科研力量。这篇以“枢纽城市”命题的文章,以“枢纽城市”为主脉系例化研究作品,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指导意见,这对国家枢纽承载城市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物流与供应链智库推广学术研究和供应链创新研究的成果,推出国家枢纽城市的理论研究,据悉中物策还决定将原中物策园区运营中心提档升级整合资源组建物流枢纽园区运营管理专业机构,让中国物流策划智力服务助推每一个国家枢纽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


(现将文章摘录分享如下)



解读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十四五”发展规划
透晰枢纽城市发展的机遇

李芏巍1.2  华东3  华宏铭4.5

(1.中物策(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2.广州大学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3.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管委会;5.中共连云区委)

前言
   近日,国家五部门发布《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简称《枢纽规划》)。《枢纽规划》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十四五”期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这是首次由多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交通枢纽类规划,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里程碑意义。课题组围绕《枢纽规划》撰写“解读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十四五”发展规划  透晰枢纽城市建设发展的机遇”一文。文章对《枢纽规划》国家纲领性文件进行即时解读,在此基础上,对枢纽城市进一步研究前瞻性地探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和观念,揭示一些最新热点和新特征,提供枢纽承载城市与重要基础设施发展更多的策划指导,这对推动枢纽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概述
   交通运输部2022年2月8日消息: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了《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枢纽规划》是首次由多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交通枢纽类规划,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里程碑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均对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进行了部署,并将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列入“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予以推进,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据新华社和财联社2022年2月5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优化升级的支持力度。这对枢纽城市开始投资建设是个好消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项目实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力度,优化升级的支持力度。这对综合交通枢纽和枢纽城市建设发展是利好信息,将推动我国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发展迈上新台阶。
   国家纲领性文件对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进行了部署。具体而言,《枢纽规划》包括四部分内容,提出了五方面13项具体任务。推动“枢纽+”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发展新业态,不断扩功能、增动能、提效能,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设置了3个专栏,《枢纽规划》明确我国“十四五”重点建设100个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分为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80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提出了枢纽城市设施布局要求和枢纽港站建设重点。建设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枢纽集群,以内畅外联为主题,加快枢纽城市建设。


表1.重点建设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

 图1.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分布图(中物策绘)


 图2.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分布图(中物策绘)



1.《枢纽规划》是枢纽城市建设发展的大纲
(1)明确重点推进建设国家枢纽城市。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必然会深度融合,共同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所布局建设的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80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及127座城市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可以统称为:“枢纽城市”。枢纽城市将成为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引擎,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升级转型。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也需要连接贯通,通过多式联运将所有枢纽环节融合进入一个枢纽网络,各自承担并充分发挥辐射能力及其作用。
以枢纽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引领,投资实现较快增长,为全国投资持续恢复提供最稳定、最重要的支撑。意味着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新发展格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谋新局、谱新篇,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正如2022年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对新一年计划,高层人士指示: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要把政策发力点适当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动手、早见效。
(2)《枢纽规划》对枢纽城市分类。
   枢纽城市位于综合交通网络重要线路交汇处,从区域看城市是一个整体,必须有两种及以上外部交通重要线路与城市连接, 并有相应的场站与城市内部交通衔接, 才能称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枢纽城市分为两个面向:即面向国际和面向全国,根据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区位、地理位置、功能和相互连通的交通线路数量,吸引和辐射服务范围,客货运量和增长潜力、资源禀赋符分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际工作中又有三个层次:即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国际性由于其与外向型经济的紧密衔接。承载枢纽城市的规模将有序扩展,城市空间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土地和其他资源的综合开发和集约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创新探索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全面推进枢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3)国际性和全国性与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双管齐下。
   《枢纽规划》给枢纽城市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客观地看,不能绝对地认为交通枢纽新而忽略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对待枢纽城市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关系、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与物流枢纽城市的关系,是互补相融而不是互斥对立的。随着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场景逐渐增多。未来,国际性或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与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基础设施必然会深度融合,共同服务于经济高质量的持续发展。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就是助力人流和物流“血脉通畅”。国际性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物流枢纽城市双管齐下,互有重点,相辅相成,这样对中国经济发展才最有效果。
(4)枢纽城市进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所承载城市构建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促进城市交通物流高质量发展,优化国家产业空间布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出台“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纲领性文件指明了这个方向,枢纽城市将进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推进枢纽城市建设,开展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建设,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同时在“国家物流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在“国家物流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领域提升理论认知与实际运营管理能力,改善提升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成果品质及服务质量等,以点带面形成网络,创造高质量发展更大的经济价值。
(5)加快枢纽城市建设打造城市产业综合体。
   《枢纽规划》着力推进枢纽发展,加快枢纽城市建设,打造城市产业综合体,推动物流集聚区建设。城市产业综合体是以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布局为依托,以高成长产业聚集为核心,融合科研和交通物流等城市空间,提供全方位的产业生态环境服务平台,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具有强烈都市意象的产品形态。拓展枢纽城市投资空间,让枢纽城市能够直接融资获取发展资金,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枢纽城市向高质量深化。
(6)枢纽的能力就是城市竞争力。
   从城市发展战略下加以策划的辩证解读,在进一步研究下,前瞻性地得出一些有价值的新特征。枢纽城市是区域网络结构中具有创新行为,作为沟通全球和各国内外的供应链运作节点,是最有效率的供应链链式服务体系。
枢纽城市是实现资源、生产、服务、消费的连接,是时代命题,也是时代使命。未来枢纽的能力就是城市竞争力,在这场演变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枢纽城市,可以激活一座城市。本文揭示这就是枢纽城市发展的大机遇,将成为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的巨大动能。

2.《枢纽规划》推动枢纽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枢纽规划》着力推进枢纽转型发展,打造城市综合体,推动物流集聚区建设;推动“枢纽+”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发展临空经济、邮轮和临港经济、临站经济等新业态,不断扩功能、增动能、提效能,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枢纽城市名单,提出了枢纽城市设施布局要求和枢纽港站建设重点。可以说,《枢纽规划》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对枢纽城市的关注点,是推动枢纽城市全面升级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推动枢纽城市及枢纽基础设施全面建设的新引擎。既有利于突破产业服务化加速,又可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开辟枢纽城市发展新空间。
   (1)枢纽经济
   (2)构建新发展格局。
   (3)枢纽城市崛起和突破发展的可行之路。
   (4)《枢纽规划》是枢纽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①政府引导。
       ②市场主导。
       ③跨界融合。
       ④协调联动。
       ⑤积极稳妥。
       ⑥远近结合。
       ⑦双重驱动。
       ⑧新业态。
       ⑨破局之举。

3.《枢纽规划》是推进枢纽城市建设发展的重大举措
   (1)《枢纽规划》指导未来发展的内涵。
     ①《枢纽规划》以开放协同为主题。
     ②打造枢纽城市信息服务平台。
     ③加强枢纽城市服务网络化发展。
     ④强化枢纽城市智慧安全绿色发展。
     ⑤创新驱动力的释放,加快枢纽城市创新驱动发展。
   (2)《枢纽规划》全面提升行业治理水平及其发展的特征。 
     ①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业态。 
     ②领域新,补短板。
     ③方向新,完善面向全球的陆海空统筹的运输网络。
     ④打造以全链条快速化为导向的便捷运输服务网。 
     ⑤方式新。布局枢纽城市方式上要规范推动。

4.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枢纽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
   (1)枢纽城市及其基础设施给全球带来变化。
   (2)枢纽城市是双循环的重要成员。
   (3)枢纽城市也是双循环的重要功能。

5.枢纽城市探索新技术与未来发展
   (1)新一代通信技术对枢纽城市的影响。
   (2)枢纽城市驱动集成化技术应用。
   (3)枢纽城市未来前景可期。
   (4)枢纽城市要在发展空间上下功夫。
     ①枢纽城市连通交通运输的主动脉。
     ②枢纽城市扩大良好区位优势,向“枢纽城市氛围培育”转变。
     ③枢纽城市营造良好发展的制度环境。
     ④枢纽城市在促进产业集聚上下功夫。
     ⑤积极抢抓枢纽城市机遇,有力保障并支撑我国经济繁荣与发展。
     ⑥下一步,强化部联动,以推动枢纽城市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⑦未来,向全球供应链节点城市转变和向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转变。


作者简介:

   李芏巍,教授,中物策(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物流学科牵头人,广州大学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副主任。

   华  东,硕士学位,现任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分管服务业发展和产业协调工作。(注:①南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②南昌-九江入选《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华宏铭,硕士学位,现任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中共连云区委书记。(注:①连云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②连云港-徐州-淮安组合入选《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



扫一扫,关注我们